# 技术是时代的产物
我是 KodeRover 联合创始人老郭(Grant),自 2018 年回国创业以来,我与团队一同从零开始,将 Zadig 打造成了国内开发者最喜爱的云原生 DevOps 平台,吸引了数千家企业从 Jenkins 转向 Zadig 平台。我始终相信技术是时代发展的映照,这源于我在硅谷 20 多年的工作经历和见证。
2001 年,我从斯坦福大学毕业,有幸加入当时规模尚小但发展迅速的谷歌。在那里,我对软件技术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6 年,我加入了一家由前谷歌工程师创立的搜索广告初创公司,短短 9 个月便以 6000 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购。此后,我参与了全球健身品牌 TRX 的电商创业,并见证了亚马逊电商的崛起和云服务市场的形成。
随后,我和三位斯坦福的校友在硅谷的心脏 Palo Alto 成立了一家视频传输技术公司。我们的业务迅速发展,达到了 2500 万的月活跃用户,与 Facebook、特斯拉、Paypal 等知名企业比邻而居。在那些充满活力的岁月里,我们目睹了应用从传统平台向移动和云计算的转变。
这段丰富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技术与时代的关系,也坚定了我们创办 KodeRover,推动 Zadig 发展的决心,致力于帮助企业在云时代中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软件开发和交付。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2018 年我选择回国,与合伙人李倩——一位软件工程专家——共同创立了 KodeRover,致力于打造一家源自中国、受人尊敬的基础软件企业。在本文中,我将通过 Zadig 与传统工具 Jenkins 的对比,分享我对技术创新和时代发展的见解,希望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 Jenkins 发明人离开 Jenkins 项目
2004 年,27 岁的日本工程师川口耕介(KK)从东京来到硅谷,加入 Sun Microsystems 公司。由于他对系统代码的痴迷,常常被同事戏称为构建流程中“最后一个碰那段代码”的人,也经常为此背锅。
他决定开发一款每个人都能轻松构建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 Jenkins。Jenkins 显然猜对了开发者的心思,也因此成为过去 20 年中全球最为热门的构建工具。然而随着云原生的兴起,它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越来越猜不透当今开发者的心思了,Jenkins 对于开发者的体验也越来越糟糕!2018 年,KK 承认 Jenkins 存在一堆问题,如服务的不稳定性、上千个插件带来的脆弱配置体系、无法即插即用、开发速度下降、测试质量低效以及无法进行工程化分析的过程数据等。最终,KK 在 2020 年离开了 Jenkins 项目及其所属公司。
# Jenkins 专家放弃使用 Jenkins
2017 年,27 岁的软件工程师李倩在七牛云负责工程团队,其中就包括负责 Jenkins 生态工具的开发和维护。同年,李倩作为 Jenkins 专家受邀在中国首届 Jenkins MeetUp 分享经验。但事实却是,面对千人研发协作和高频交付的场景,她意识到用 Jenkins 管理软件交付存在巨大的局限性:低效率、低质量、频繁事故和难以维护等缺陷在千钧一发的云计算服务场景中越发突出。
与此同时,Kubernetes 作为下一代操作系统事实标准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声明式资源调度的“云原生”能力,为软件交付全流程的质量工程带来了可行性。正是在那个关键的 27 岁,李倩开始着手基于容器化开发一种全新的交付工具,并在七牛云内部推广试用,项目代号 Spock,后来基于 Kubernetes 重新架构后开启了创业之旅,成为今天的 Zadig。
# Jenkins 没错,它只是老了
Jenkins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曾经是软件开发领域的重要工具,专注于提高构建效率并依赖插件来实现发布流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Jenkins 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服务稳定性不足、复杂的插件系统导致配置困难、上手难度大、开发效率受限以及测试流程的低效。这些问题使得 Jenkins 在云原生时代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协同交付的高效要求。
与此同时,Zadig 作为新兴的云原生 DevOps 平台,以其对软件交付全流程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而受到瞩目。Zadig 在环境管理、用户体验、质量保障、即插即用以及开发速度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它简化了开发流程,让工程师们能够专注于核心开发工作,而不是被繁琐的配置和管理任务所困扰。
正如新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非码的 CEO Derrick 所言:"Zadig 帮助我们解放生产力,对效率的提升可能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它带来的不只是结果,还有人员能力的提升,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Jenkins 在过去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的云原生时代,它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而 Zadig 以其现代化的设计和功能,成为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研发效率的理想选择。
# Zadig 超越 Jenkins、顺应时代
Zadig 自独立面市并开源两年多以来,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国内数千家企业的首选工具,并赢得了广大开发者的青睐。我总结了大家钟情 Zadig 的主要原因:
- 卓越的开发者体验与团队效能提升:Zadig 深度融合团队工作流程,实现了高效协作、优质产出和低成本运营。通过将复杂性交由平台处理,Zadig 提升了组织的工作效率,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了成长型组织的构建。
- 一体化工程能力:Zadig 提供全流程的研发支持,包括高效的构建、环境管理以及高质量的发布。它支持多服务并行部署、云原生构建与运行环境,以及与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和企业级的 SSO/权限管理等,相比之下,Jenkins 在这些方面的支持较弱,存在安全隐患,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也不尽人意。
- 企业级解决方案:Zadig 针对软件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包括静态和动态代码扫描、软件成分分析(SCA)生成 SBOM 清单等在内的 DevSecOps 解决方案。同时,它整合了多种测试工具,提供了从单元测试到性能测试的全方位持续测试解决方案。相较之下,Jenkins 和其他工具在这些方面的支持有限。
- 高度开放性:Zadig 不仅内置了对主流工具链的支持,还提供了 OpenAPI 和自定义开发任务等接入方式,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流程进行定制,降低了使用碎片化工具链的成本。而 Jenkins 和其他工具往往只能在单一维度解决特定问题,难以避免扩展后的碎片化问题。
通过上述优势,Zadig 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企业的研发和运维成本,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 技术领导者,你需要做出明智的决策
当前,许多先进企业已经开始放弃基于 Jenkins 的自研 DevOps 平台,转而采用成熟的云原生技术,如 Zadig。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自建平台的成本难以控制,而且风险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去构建一个未必成功的解决方案呢?
尽管如此,仍有技术管理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坚持自行开发,认为 Jenkins 能够实现 Zadig 的所有功能,且成本更低,知识产权自主。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基于 Jenkins 的不断插件化和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研发管理的复杂性,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在云原生和人工智能技术即将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过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能力”反而成为了阻碍团队能力提升和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此外,一些负责人担心使用 Zadig 会降低团队的技术展示和增加成本,担心团队“只是”在 Zadig 上面做配置的工作,认为最终效果与使用 Jenkins 相差无几。对此,我的观点是:优秀的工具能够极大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Zadig 就像高速列车,能够显著提高研发生产力 1-5 倍,减少构建计算资源消耗 60%,及运维 80%的手工操作,从而让团队能够专注于更高层次的创新任务。这些效益是可以通过量化的回报率(ROI)来证明的,作为技术领导者,你应该关注这些机会。
还有一些负责人对于采用新技术持观望态度,担心团队对 Zadig 的源码不熟悉,无法及时解决问题。实际上,真正熟悉 Jenkins 的同事,他们对 Jenkins 的源码又有多少了解?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习惯的养成和从"马车切换汽车"的不适应。同时 Zadig 是 100%开源的,而且商业环境下可以提供给战略合作企业全套工程代码。源码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勇于接受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企业价值。我建议让团队成员亲自尝试使用 Zadig 完成一个项目,他们将会体验到其流畅和便捷的操作。